林语堂说过“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美感”,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变老却意味着白发苍苍、沟壑般的皱纹、满口假牙、摇摇晃晃拄着拐杖……这种景象不禁让人心生恐惧。9月24日,英国保柏健康小组发布的最新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又从精神上阐释了国人对“老”的认识。报告指出,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的人把自己看成老人。超过1/4的人想到变老会心情沮丧;26%的人对变老有恐惧感;30%的人对晚年生活表示担忧。
一方面是“人未老心先老”,一方面是对衰老心怀恐惧。担心变老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害怕死亡、变丑等心理问题,而且上升到对“老无所依”等社会问题的深深忧虑。衰老到底给人带来了哪些恐惧,如果能将其化解,我们的人生是否就能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近八成人恐惧衰老
“25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衰老的恐惧。”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骆丹告诉记者,那天她在电视里看一档节目,接受采访的是个70多岁、大腹便便的老大爷,说话时手不停地哆嗦,声音若有若无,仿佛随时都会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但镜头一转,屏幕上出现了他年轻时的照片,是个英俊的军官,有点消瘦,但身材挺拔,眉目清秀,嘴角挂着丝丝的笑意。“我当时就惊呆了,不明白为什么时间会将人‘摧残’成这个样子。那晚我第一次由衰老想到了死亡,想到死后这个世界不管变成什么样,我都不再知道了,于是恐惧地睡不着觉……”
和骆丹一样,对于衰老,相当一部分人都有着消极的认知。新加坡《新明日报》日前有报道称,当地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担心人老珠黄而焦虑,进而求助心理医生,严重的甚至患上了抑郁症;八成以上日本人对变老感到十分焦虑,“老态龙钟、疾病和全天候的看护”,是他们对于老年时期的唯一想象;本报联合39健康网、搜狐网健康频道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在2734名参与调查者的心目中,提起“衰老”,就会让人先后想起丑陋(23.51%)、疾病(21.19%)、无力(14.57%)、死亡(9.27%)、孤独(7.62%)和保守(4.97%)。33.82%的人觉得,衰老最可怕的就是“疾病缠身,生活质量下降”,其次是“容貌、身材变丑”(30.51%),“干什么事都力不从心”(26.47%),“离死亡不远”(5.51%),“不了解社会的变化”(3.68%)。因此,有六成半的人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老了,近八成人表示,他们对衰老“害怕”或“有一点害怕”。
${FDPageBreak}
我们为什么会怕老
“人们在过了青少年期后,就慢慢开始恐惧衰老。从心理学上来说,怕老和怕死紧密相连。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而老是生命的暮年,也就意味着离死亡越来越近。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称,男人和女人怕老也有所不同,男人大多在社会和家庭中起控制作用,害怕老了以后竞争力下降,而女人更多是对容颜衰老的恐惧。
“在我们的生命中,死亡教育始终是错误或缺失的。”李娟说,比如小孩子经历祖父母的死亡,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对死亡产生看法,但很多家长不是正面引导,而是忌讳,甚至不让孩子提“死”这个字,从小就在孩子心里形成了死亡神秘、恐怖的负面印象。如果这时能用一些美好、正面的字眼来形容死亡,比如告诉孩子,“死亡不过是天使把爷爷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就能让他们在长大后更自然地接受死亡。多看一些描述衰老和死亡是怎么回事的书,也会大大减少人们的恐惧心理。
除了心理因素以外,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不健全,让不少人担心老了以后生活没有保障、孩子离开无人照顾自己、家庭陷入空巢,也是让人恐惧变老的原因。近年来,老人自杀、在家中死亡无人发现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人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老人就是“孤独”、“无助”的概念。
黄昏和早晨一样美丽
“当太阳下山、暮色降临,我们的渴望依然存在。”西方发展心理学中这样描述衰老的来临。王国荣说,所有恐惧与担忧,对于衰老来说,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体验。“事实上,黄昏和早晨一样美丽。”调查显示,“举止优雅”,“有自己的生活、不为子女所累”,“间或和朋友聚会、不孤独”,“夫妻间还葆有一定的激情”,“还能穿漂亮、鲜艳的衣服”,“有年轻人的好奇心”,是人们变老后最大的渴望。
要做到这些,前提是,你是否为变老做好了准备?首先,要认识到衰老是件无法控制的事。瑞士联邦医学科学院临床免疫学学会会员、北京抗衰老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又彭博士说,比如你生气时,脑细胞会一下子死掉好几万个;皮肤细胞每2.4年更新一次;30岁后,人的器官每年衰老一个百分点,100年后彻底衰竭。如果你不想老了以后疾病缠身、生活质量太差,那有几种病一定要控制,即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和合并症,它们是加速衰老的罪魁祸首。
${FDPageBreak}
其次,必须学会放弃,包括对名利、美丽、人们的拥戴、赞美,甚至有人陪伴的放弃。夏学銮说:“你要学会扮演一个老人的角色。”什么是老人?就是一个无社会地位、无足轻重的高级公民。王国荣认为,因为丑陋而惧怕衰老的人,来源于一种幼稚的完美主义心态。要改变这种心态,最好到大自然里,从草木的一岁一枯荣中认识到人生同样的生死规律,打开封闭的心灵。
第三,在家或社区养老。现在国外越来越反对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这让老人与社会脱离,对身心健康都不利。最受推崇的养老方式是在家里或社区托老所里,政府雇佣人,或者有志愿者给老人送饭,有社区医生给老人看病。
第四,爱玩的老人不怕老。王国荣说,人老了,生理、心理机能都会衰退,比如眼花不能长时间看书了,走不动没法去远的地方旅游。这种失落会导致无助感,让你越来越不自信,成了一个心理反应链。所以老人必须开始适应自己的新生活,学书法、画画、种菜、插花都可以,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第五,多和儿童亲近。,6岁儿童和70岁老人的大脑切片高度相似,他们在身体机能上都受限,想法、心态同样简单,所以可以互相学习。老人能从孩子的天真、活泼、简单中获得更多情趣。
第六,学会打扮自己。李娟认为,西方老人更独立、重视自我,而中国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比如穿衣这样的小事,西方老人会精心地打扮自己、穿款式时尚、色彩鲜艳的衣服;但中国老人会觉得反正年纪大了,穿什么都无关紧要。其实,别小看这些外表的差别,优雅是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它们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