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常以20多岁的男性和30多岁的女人的组合比较多见,这种现象与传统意识中的婚恋观反差非常大。综合来讲,可以从心理、社会、生理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专家: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有一个“以谁为主,以谁为客”来论的问题。女性作为主体,往往是“母性”在起关键作用,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这是有生物学基础的。女性在新生命的孕育和哺乳过程中,把这种特征延伸到生活中,成为“姐弟恋”的心理学基础。如果男性作为主体,大多是因为“恋母情结”的作用,在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时,会感到比自己大几岁的女性更成熟、更有社会阅历、不浮躁,更为智慧地处理问题,更少有低级趣味,在他们需要引导的年龄阶段,这种类似于崇拜的感情会转化为恋情。
“姐弟恋”的社会基础比较复杂,当今社会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得今日的女性与昨日的女性很不一样。尤其是30多岁的女性,她们可能才开始考虑家庭的成立,可能已经离异,寻找同龄的男性作为相恋对象往往比较困难,如果找比自己大的,过去生活的烙印或者影响会很深,由此形成了一个“择偶的供求困难”。20多岁的男性可能因为和自己同龄或者和比自己小的女孩相处时,常常需要太多的迁就、照料,心理负担重,在恋爱中常常发生不愉快。相比之下,与比自己大的女性相处时,她们更为理性、稳重,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因此能得到更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生理的角度看,30到35岁的女人个人魅力处于最完美的时段。在事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外表的成熟美丽和内在的修养达到一致,生理、心理、社会功能都处在最健康的状态,达到了人生的顶点,非常具有吸引力。25岁左右的男性生理状态也很好,他们亢奋、积极、活跃、强壮,处在青春活力的顶点。二者在两性需求上都非常强烈。
同样从生理的角度来看,男性衰老速度与女性相比缓慢很多,相当长时间都会保持年轻状态。另外,发生“姐弟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男性的心理逐渐成熟,社会阅历不断增长,行为逐渐持重,对社会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这些变化导致女性施爱于别人的快感没有了,男性的青春活力带给女性的愉悦也没有了。对于女性而言,35岁以后的女性,总体来说女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甚至许多人可能出现更年期前移,出现月经失调或者闭经现象,内分泌变化和失调使得皮下脂肪转移,比较明显的是面部、手臂脂肪的向心性转移,乳房开始下垂,腰部、臀部开始积累赘肉,原来吸引异性的外在美感转移很快,每况愈下。
上述这些都在否定着当初开始“姐弟恋”时的根据。如果当年男性追求“姐弟恋”是功利性的,情感将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姐弟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果只是处在恋爱阶段,也无可厚非,一旦涉及婚姻,在面对婚姻责任和将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考虑。
综合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女性比男性大8~10岁最为合适,最易于长期接受对方,最易于让婚姻走到白头偕老。”对于“姐弟恋”,无所谓是非对错,但是希望双方考虑感情的同时,考虑社会责任,尤其是从“恋爱”阶段走向“婚姻”阶段的时候,责任比一切都重要。
心理根源
心理学家说恋母情结的泛化
分析对象:
时下掀起的“姐弟恋”风潮,不仅仅反映在明星身上,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的身边都有很多。校园里,中学生暗恋女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女生带着低年级的小弟恋爱的都有很多。青少年的问题我们留待以后再分析,此次的焦点是:20多岁的男人和30多岁的女人之间的恋情。这也是较为常见的“姐弟恋”类型。
专家解读:
从男人的角度来看,首先,出现“姐弟恋”是男性恋母情结的泛化。男孩在性成熟的过程中,情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转化,这时候父性开始出现。他们内心开始把母亲的标准向别的女人转移,恋爱的时候会以很多标准和母亲相比较,喜欢拥有一种被母性包围的感觉,因此喜欢更加成熟一点的。
其次,20多岁的男人已经在性特征和性心理方面相当成熟了,从视觉感官上来说,同龄的女人显得不如30多岁的女人那样成熟丰满,也不够有经验。
再次,在形成“姐弟恋”的关系中,女性往往是处于被动角色的,这时候男性的主动进攻和柔情蜜意的关爱很容易打动女性,在她们没有合适的其他男性选择的时候,就接受了爱的邀请。
从女人的角度来看, “关怀强迫症”易于导致发生“姐弟恋”、“关怀强迫症”——Co-dependency,原意是交互依赖,这里指“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向别人提供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当他的细致关怀被人依赖时,他会自我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满足由此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否则就会有强烈的自责和痛苦。当女人在心理上患有这种症状时,她们很容易转嫁这种关怀给比自己小的男人。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姐弟恋”是对传统的反叛。人类总是追求新奇的东西,比如被炒作得红透了的“芙蓉姐姐”和超级女生等等,她们的出现都反映了个性的解放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人们都希望有创新,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想大胆试新,这也未尝不可。
从另一方面来看,女人爱上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也是虚荣心在作祟,带上漂亮帅气的男友,在朋友面前觉得很拿得出手,很有面子。现在在都市,女人的收入和地位都越来越高,追求自由掌握的生活情调和节奏,在恋爱上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大,她们已经摆脱了通过婚姻达到经济上的满足的状态,把爱情本质的东西看得更重,两情相悦就好。
专家结论:
即使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从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还是一个男性社会,以男人为主。而且人类婚姻制度几千年,正常的状态就是男大女小,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有道理的。男女到达恋爱的高潮,这时候女人往往智商很低,考虑不长远,感性的东西左右了她的选择,一些温柔的言语就能让她满足,她宁愿短时期享受这种感觉。
短时期的恋爱可能会给双方很大的幸福感,感觉非常开心,但是一段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去之后,女人在生理上成熟得早,也衰老得快,而男人正好到达风华正茂的阶段,这时候,男人的内心会开始做出比较,觉得自己的伴侣老了,视觉疲劳且不谈,可能已经形成视觉抵触。这一点对于女人而言,潜伏的危机非常大,因为男人都是注重视觉的。因此,“姐弟恋”的风潮不会形成大的社会趋势,只是一阵风罢了。因为有一点是大家共知的:女人大多数还是考虑得很全面,对未来有一定的设想,在恋爱年龄上是与时俱进的,25岁时可能喜欢30岁的,30岁时可能喜欢35岁的,但是男人不一样,他们在恋爱年龄上比较专一,在28岁的时候喜欢20多岁的,38岁的时候喜欢20多岁的,48岁的时候还是喜欢20多岁的,58、68岁时仍然还是。
在“姐弟恋”中,“大龄女”喜欢“小男生”,有的是虚荣心作祟,喜欢对方的年轻英俊;有的是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年轻的男子,重温少女时代的浪漫感觉。而年轻的男士们,却往往看中对方的成熟、稳重、善解人意、经济独立,有的受过感情伤害,要找个温柔善良的妻子;有的是自己的经济条件偏差,想过上稳定的生活;有的则是有恋母情结。
都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周正猷主任则认为,“姐弟恋”的风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不少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理强。他分析说,现在的家庭里大多数还是女性带孩子,孩子自小与母亲接触过多,父亲的作用反而被弱化了。而幼儿园、学校里的老师也都以女性居多,这就容易使男孩子心理上产生“女性占主导”的意识,这说不定就是“姐弟恋”产生的因素之一呢。
“找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做伴侣”,近年来在许多青年男性中渐成风尚。择偶的标准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年轻漂亮在越来越多的男子心目中正被“成熟、纯粹、女人味”之类的实用主义所取代,一个从生理、心理、个性全面成熟的女性最具备吸引男性的魅力。
社会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当今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男权至上、男性全面包容一切的传统定式已被打破,而男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已接近临界点,所以从内心世界里渴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与自己共同承担各种压力。那种花瓶式的小女孩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已经具备一定生活阅历的女人却往往能与自己共同进退。
而性科学研究给予这种“女大男小”的婚姻或伴侣关系的稳定性以更多的诠释。据一项关于离婚率的社会调查发现,离异原因竟有2/3是与性失谐直接相关的!这说明性在婚姻家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两性性生理发展的轨迹来看,一名男子性成熟的高峰在18~20岁左右,以后平稳发展,到40岁以后则逐渐呈下降趋势,而一位女性则往往要到35~40岁才能达到性成熟的高峰,很多人要到50岁以后方显衰退趋势。
从性和谐所需要的匹配年龄分析,像好莱坞电影中惯常宣扬的那种妙龄少女嫁给中老年绅士的结合方式其实最不科学,更不人道,因为当短暂的小鸟依人似的浪漫结束之后,常常以红杏出墙的悲剧收场。试想,一方是热情似火,另一方则是暮气沉沉,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虽然感情上的相互依从可以跨越众多障碍,但这种依托也必须建立在人伦的基石上。
年龄相仿的结合方式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般均有十多年的“性黄金”期,到双双步入不惑之年后,性和谐多多少少都会打上些折扣,婚姻的动荡也最容易由此而生。
因此一个30岁的男性与一位40岁的女性的结合,理论上讲应该是最理想的,因为此时双方都处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成熟季节。不仅情感上容易理解沟通,生活中相得益彰,而且在性爱过程中更臻完美——一方如同涨满力量的征帆,一方则是能持定乾坤的长篙,在狂风巨浪中感受幸福之极致。
性科学之于健康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不久前英国一个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每周有着2~3次稳定性生活的中老年夫妻比每周不足一次的同龄者要年轻10~20岁。这说明和谐的性爱能够充分调动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激活和培植免疫系统,有效抵御了疾病和衰老的双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