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能力学会辨认自己熟悉的面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也会对陌生的面孔感到排斥,更喜欢黏住自己亲切熟悉的人。
这种像无尾熊抱树一样地黏着依附对象的情形,在1岁以上的孩子身上尤其明显。而部分认知、记忆力发展快的宝宝,甚至在1岁时就会认得主要照顾者(通常是妈妈的脸),进而特别地依附她。
为什么宝宝爱黏人?当宝宝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间时,妈妈就等于是他的生命,这层依附关系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宝宝借此感受到“妈妈很爱我”的感觉,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亲子间没有这一层依恋,反而代表亲子关系不够深厚。
“宝宝黏人与婴幼儿分离焦虑症之间的差别在于痛苦的程度”,面对分离,会有不安的情绪与行为产生是正常的,但并不代表宝宝黏人都是婴幼儿分离焦虑症。正常的分离,宝宝可能都会有苦恼、哭泣、紧抓东西不放、产生怒意的痛苦情绪,这些情绪可以通过大人的安抚而舒缓。
所以对于粘人的宝宝,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正确地去遏止他们的这种行为思想倾向,免得他们换上分离焦虑症,这样就更加难以治疗了。
很多爸爸妈妈觉得自己孩子粘着自己是很幸福的事情,证明自己很有存在感,但是要特别注意宝宝是否会患上分离焦虑症,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1 重复发生过度痛苦的情绪
有婴幼儿分离焦虑症的宝宝,要离开家或依附对象时,或者预期依附对象要离开时(例如看到妈妈拿包包),他不仅仅会哭泣,而且往往无法被安抚,还会合并有吐奶、恶心感、胃痛、肚子痛、甚至发烧等状况产生。2 睡时多恶梦
常常在睡觉时作恶梦,醒来后会狂哭、大叫,观察亲人是否在身边,大一点的孩子会无意中说起:“我梦到妈妈被恶魔抓走了……”表达害怕爸妈离开,或担心自己被抱走的念头。
3 担心主要依附者受伤或失去他
3岁以上的孩子会表达出:“我不要去学校,妈妈会不见”、“有坏人会来抓走妈妈”等言语,忧虑依附对象离他而去。
4 没有主要依附者的陪伴就不睡
假如妈妈出门必须留下宝宝,没有妈妈在身旁,宝宝就会哭闹、无法入睡。
“儿童及青少年的分离焦虑症痊愈率极高。”若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婴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应该积极寻求医疗协助
一般情况下,爸妈应建立“分离焦虑是孩子正常发展过程”的心态,不要去抱怨与打骂孩子,包容孩子的情绪、多给正向的回馈、鼓励他继续进步,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爸妈不在我身边,还是很爱我的,并安心迈向他独立学习之路。
每次和宝宝分开,宝宝的的脸总是胀得通红、泪汪汪不想妈妈离开。“妈妈在哪里?我要找妈妈!”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宝宝求你留下来时的绝望足以把你的心撕成一块块碎片……
所以当你的宝宝有出现其中的症状时,爸爸妈妈一定要马上采取措施去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考,不要纵容自己的宝宝过分粘人,这样对你会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