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社交恐惧症,有很多的人已经受到了该病的危害,让他们的社交出现了严重的障碍,而且给他们平时的工作带来了困扰,社交恐惧症是多见的,为此大家需要深入的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一起往下看了解一下社交恐惧症的相关常识。
社交恐惧症表现为:赤面(脸红)恐怖、视线恐怖、对视恐怖、表情恐怖、异性恐怖、口吃恐怖、书写痉挛恐怖、体臭恐怖、聚餐恐怖、会议发言恐怖等。
虽然多数人习惯上把这类症状称作社交恐惧症,但就患者真实的感受而言,“恐怖”比“恐惧”一词来的更贴切。“恐惧”往往指的是一种常态的表征,而“恐怖”则具有突发和持续加剧的含义。从患者的内心体察看,令他们最痛苦主要还是在社交方面的各种各样“恐怖”感受。
人类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群居的社交动物。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会排斥和当众羞辱总是为人所惧,为人所避,就像害怕被动物咬、怕从高处落下或害怕被逼到一处透不过气来的洞穴里一样。这就导致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情形:有些人害怕当众难堪,他们回避一些重要的社会情境。
社交恐惧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当中,社交焦虑局限在非常具体类型的社交活动之中。只要这些情形能够得以成功回避,这些人都可以十分完美地发挥所有功能。也许最常见的一种担心是当众讲话。只要想到要当着全班人的面讲话,或者当着公司的人做报告,就足以引发一身冷汗。患者对当众羞辱感到如此担心,因为这会让大家看到患者的错处或不足之处。
患者有可能说些无知的话、愚蠢的话,或者令人非常难堪的话,或者会有话说不出来,紧张得脸红、发抖、出汗,或者因为担心而浑身僵硬,直挺挺地愣在那里。患者是自己最差的评论者,并想像所有的人都会盯着你看,而且会跟患者评论自己一样严厉地抨击自己。患者特别自觉,并以超过任何人有可能去做的程度来警觉地监督自己。
有时候,社交恐惧症更为普遍。恐惧不仅仅因为一种具体的情境而触发,而是对任何类型的社会交往极普遍的回应。患者会退学,会辞职,因为患者无法与人面对,无法约人出来会面,除非其他所有客人都是已经熟悉的人,否则不愿参加任何聚会。到极端的时候,人会害怕任何涉及与其他人交往的情形。这些什么都怕的人倾向于独自生活,或者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倾向于寻找允许独自一人工作的职业,避免与陌生人接触,甚至有可能只在家里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