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在考前往往会过度紧张,更甚者会对考试产生深深的恐惧感,过分地杞人忧天。
据往年经验,每次考试前后都有许多考生担心或埋怨自己“发挥失常”。特别是语文科考试,题量大,考试时间排在第一场,更容易出现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发挥失常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为什么考试时有人会过度紧张呢?据多年来对考生的调查了解和自身的经验,发现这种“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考试过度紧张与“考试”这一形式有直接关系。因为它要求考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解答所给出的问题。时间是考试中最重要的限定条件,几乎所有发挥失常的考生都抱怨时间不够用。可见,导致考试过程中心理过度紧张的主要客观因素是考试时间。
二、过分看重考试与个人前途的因果关系,把考试看作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再加上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一心想着“一定要考好”。这样,参加考试,特别是第一场语文考试,看到题量大,心头就有不祥的预感。若再碰到难题,马上感到大事不妙,惊慌失措,越急越慌,越慌便越答不上题来,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考前过度疲劳。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质不好的考生,见到戒备森严的考场就害怕,若考前又因复习而过度疲劳,考试时更容易心理紧张。大脑的机制就是这样,脑神经过度兴奋后,便会产生一种抑制因素,呈现出疲劳状态。有的考生感到考试中“紧张不起来”或许就出于此。
其实考生心态不端正多半是由于家庭给予的压力太大,父母要多关注考生的情绪,除了给他们做好身体健康调理之外,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