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但人们依然是谈虎色变,而其实精神分裂症是可以预防的,除了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态乐观之外,还要注意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理。
1、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功能障碍,也曾被不少学者疑为本病的病因
2、环境因素,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3、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
4、社会心理因素: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在幼年至成年生活中的困难遭遇而造成的,其中与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接触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内12个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认为由于情志不遂,损伤肝脾,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神。此外,其发病又于先天禀赋和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
病理变化为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心脾两伤,血不养心,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心悸善怒,悲痛欲哭,疲乏无力等症。或因忧郁伤肝,肝气郁结,伤及脾胃,致脾虚失运,生湿生痰,痰气上逆,结于心胸,迷蒙心窍神明,出现精神痴呆,言语无伦,喜怒无常,秽俗不知。痰多夹瘀,痰瘀合邪,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也可导致发病。
可见,精神分裂症多半还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一种失落低沉的状态无法自拔引起的,所以一旦身边有类似心情郁闷的人,我们一定要帮助她们走出阴霾,避开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