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男生一到学校就头晕、呕吐;另一位三年级的孩子进了课堂就心慌、焦虑,数次昏倒,不得不断断续续请假,耽误了两年多的学业。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患上了症状类似、被心理学专家称为“学校恐怖症”的心理疾病。
据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专家江俊介绍,在他们每月接待的心理咨询者中,有五分之一的来访者是父母带来的、已有明显“学校恐怖症”症状的中小学生,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患病孩子一谈到学校、课本、老师,一面对课堂、同学,就产生恐惧感,进而出现头晕、恶心、抽搐等生理反应,甚至行为反常。她所接待的一位小学生患者,不但不能进学校,连看到课本都无法控制,常常扑上去乱撕一通,根本不能继续就学。江俊分析认为,家长本身敏感懦弱或过于溺爱孩子、学校教育方式粗暴不当、学生之间竞争压力增大是孩子们患上“学校恐怖症”的三大原因。
在安徽省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接触的病例中,一些中小学生由于讨厌某个习惯体罚学生的老师,进而泛化到憎恶学校、憎恶同学。另一些孩子则经受不住竞争的巨大压力,一到课堂就打抖,根本无法正常上学。而家庭则是中小学生患上“学校恐怖症”的最重要的原因,有的家长本身过于敏感懦弱、人际关系差,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其产生了防御性的病态心理;有的家长则过于溺爱孩子,当孩子第一次提出害怕去学校、一去学校会难受时,过分紧张,一味放纵,“宝宝哪不舒服呀?不愿意今天就不去了!”孰不知,这样次数一多助长了孩子的“学校恐怖症”。
江俊提醒说,如不对恐惧学校的孩子及时疏导治疗,孩子耽误学习不说,还会渐渐形成自信心不足、遇到问题逃避、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人际交往中总是防御戒备等具有明显缺陷的性格特点,危害其一生。
在排除孩子患有躯体和神经方面的疾病外,治疗“学校恐怖症”,江俊提出了4个办法:一是支持性心理疗法。对患儿加以疏导、鼓励,耐心地询问患儿的担心与焦虑,向他做出解释和指导,设法改善环境条件(如换一个学校或换一个老师);二是家庭治疗法。改变过于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交流,对于家长本身心理存在问题的,则要追根溯源,父母同治;三是系统脱敏疗法。家长和学校积极配合,有计划的使孩子减轻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开始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短一点,之后逐渐延长。在治疗过程中,老师、同学要多关心、支持、鼓励孩子,但因为这些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要注意掌握好度;四是暴露疗法。孩子害怕去学校,偏偏采取一切办法强制他留在学校,日久没有指望了,他也渐渐调整了心态。这种办法特别适用于刚上学不久的小朋友,具有强刺激性,但要注意配套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