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自卑
快速搜索

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2015年05月10日

  幼儿自卑,是指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怀疑自己、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懦弱、害羞和畏惧。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自卑心理在幼儿中存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所以幼儿的自卑心理应当引起教师和父母的足够注意,应当及时地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下面,我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了解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判断一名幼儿是否具有自卑心理,下面我先谈一下幼儿自卑心理的表现。幼儿的自卑心理大致有以下四种表现;

  (一)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及集体活动中说话,甚至平时也轻声细语,不敢大声说话。

  (二)不敢在公开场合做事。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在公开场合做任何事情,都往后缩、而不是往前冲。显得拘束和谨小慎微。如当教师让这种幼儿带头做游戏时,他们就面露难色,没有别的幼儿那种自告奋勇的精神,有的马上说“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话,个别的还会哭起来。

  (三)没有主见。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许多事情不敢自己做决定,回答问题思前想后,犹柔寡断,要么不吭声,要么轻轻地回答“不知道”。

  (四)不愿与别人交往。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喜欢一个人独处,从不主动地提出问题。

  自卑心理与性格内向是有区别的

  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与性格内向的幼儿,在表现形式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存在明显区别。这两类幼儿的相似之处是,都害怕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他们的区别是: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并没有这种感觉;在行为上,存有自卑心理的幼儿不仅在公开场合不能大胆表现自己,而且在父母和其他亲人面前也不能大胆表现自己,性格内向的幼儿则不同,在父母和其他亲人面前并不胆怯;在交往中,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不愿意与所有人交往,包括自己的父母,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在家庭中还是比较活跃的。

  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的,教师的话在幼儿心目中就像真理一样,因此教师在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一)钟爱孩子、悦纳孩子

  师生关系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教师的亲切照顾、理解、悦纳使儿童产生“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老师、他人对儿童的关爱和喜欢会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接受。反之,教师的拒绝、责骂、惩罚会使孩子产生“我是坏孩子”、“我让人讨厌”的感受,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会阻碍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要偏爱,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偏爱对被偏爱的和不偏爱的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平常,我们教师总是偏爱一些“好孩子”。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只是与那几位“好孩子”对话,外出比赛也是那几位“好孩子”为代表,游戏中的主角也是那几位“好孩子”来担任。这样就很容易使那些没有被老师偏爱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说,我们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消灭幼儿自卑的心理。

  (三)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克服自卑心理。

  教师应当对幼儿多一些积极性评价,以产生教育上的期望效应。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受成人评价的影响,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经常给幼儿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每天都有所进步,在评价幼儿,特别是有自卑心理的幼儿时,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们就要给予积极地评价,从而使他看到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树立起自信心,久而久之,幼儿的自卑心理就会被克服。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